X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Aviation

Oct 21 - 24 2025, Xi'a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genda

EN
21 10月

办理入住(北京时间)

时间: 15:00-21:00

地点: 西安西咸诺富特酒店大堂/西咸国际会议中心

 

 

15:00

15:00-20:00(GMT+8)

现场报到/领取材料/布展/拷贝PPT
19:00

19:00-21:00(GMT+8)

全球绿色航空案例研究学生竞赛终评
22 10月
全体大会

开幕式

时间: 08:30-09:0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08:30

08:30-09:00(GMT+8)

开幕致辞

张卫红院士

大会主席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AGA发起人

大会主席致欢迎辞

张卫红院士

大会主席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AGA发起人


简历:

张卫红,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陕西省欧美同学会会长、陕西省知联会会长、科技部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合基地主任、陕西省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国务院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长期从事航宇结构优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际力学领域J. N. Reddy奖章、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中国侨界杰出人物、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等,带领团队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

演讲题目: 大会主席致欢迎辞

李豫琦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李豫琦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简历:

李豫琦,男,汉族,河南洛阳人,1994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方交通大学铁道车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 现任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吴文生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吴文生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简历:

吴文生,男,汉族,1971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工程硕士。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李维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健康促进、便利化与危机应对(HFCR)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委员会主席、IAGA发起人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专著发布

李维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健康促进、便利化与危机应对(HFCR)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委员会主席、IAGA发起人


简历:

李维萍(Weiping Li),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融学Watson Faculty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数据科学与行为科学研究院院长(2020-至今),曾任《金融与数据科学》(The Journal of Finance and Data Science, JFDS)杂志主编(2015-2020)、西南交通大学金融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院长(2014-2019)。 李维萍教授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92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MSRI)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数学系工作。他在低维拓扑、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解决了该领域许多长期未解决的猜想,建立的理论是研究相关领域的有效方法。李维萍教授同时也从事金融数学方面的研究,是动态资产定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和信用风险管理、利率模型和固定收入的抵押品定价、随机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兼任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金融学沃森研究员,主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等课题,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演讲题目: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专著发布

余策

中国航空学会助理秘书长,IAGA拟任秘书长

余策

中国航空学会助理秘书长,IAGA拟任秘书长


简历: 待更新
22 10月
全体大会

大会主旨报告

时间: 09:00-10:0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09:00

09:00-10:00(GMT+8)

大会主旨报告

张卫红院士

大会主席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AGA发起人

张卫红院士

大会主席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AGA发起人


简历:

张卫红,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陕西省欧美同学会会长、陕西省知联会会长、科技部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合基地主任、陕西省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国务院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长期从事航宇结构优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际力学领域J. N. Reddy奖章、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中国侨界杰出人物、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等,带领团队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

09:00

09:00-09:30(GMT+8)

绿色金融驱动绿色航空发展

马骏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亚绿航油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亚绿航油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马骏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亚绿航油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亚绿航油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简历:

马博士长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事业,在国内外均具有广泛影响力。马博士现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并担任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别顾问以及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BRIGC)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09:30

09:30-09:45(GMT+8)

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

李迪斯

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

李迪斯

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


简历:

李迪斯现任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与知识中心国际合作部负责人,长期在推动全球可持续交通产业合作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他主导规划并实施了“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项目,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 DESA)联合发布,为可持续交通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做出了贡献,并加强了全球知识交流和项目应用。他进一步推动了以可持续燃料与电气化为重点的研究与产业合作,支持货运、航运和航空领域的能源转型,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09:45

09:45-10:00(GMT+8)

绿色航空与全球气候变化

房伟权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气候与资源总负责人

房伟权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气候与资源总负责人


简历:

房伟权博士是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气候中心大中华区总负责人。他负责论坛主要倡议在该区域的实施,包括热带森林联盟、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碳市场创新倡议、粮食与水倡议、气候韧性倡议以及价值链绿色机遇倡议等。加入论坛之前,房博士在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全球和中国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包括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亚太区合作主任、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副首席代表等。房博士在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二十多年的经验,其专业知识涵盖气候政策、企业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和绿色转型以及环境管理,尤其关注亚洲发展中经济体。

22 10月
茶歇

茶歇与展览参观

时间: 10:00-10: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22 10月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1-SAF 大规模部署全球协同与合作

时间: 10:30-11:1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10:30

10:30-11:10(GMT+8)

圆桌论坛主持人

殷时军

中国民用航空局前任总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IAGA 拟任副理事长

殷时军

中国民用航空局前任总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IAGA 拟任副理事长


简历:

航空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总工程师。1984 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随后入职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HAIG)。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机载电子设备与仪表维修中心技术员、计量测试中心副主任、哈尔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质量管理部部长、副总工程师兼机载电子设备与仪表维修中心主任,以及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民用飞机研发制造工艺技术管理、生产质量控制、试验与试飞技术管理及通用航空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2006 年加入中国民用航空局,担任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后任该司司长。2016 年,他被任命为中国民用航空局总工程师。在民航局任职期间,他组织持续完善适航审定法规体系,主持制定和修订多项适航审定规章;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适航审定组织体系,开展适航审定技术研究,提升了相关人力资源储备与技术水平;主持并成功完成 ARJ21-700、C919 等多型民用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与生产许可审定工作;推进双边适航谈判,与美国、欧盟建立了全面对等的双边适航合作关系。他在北斗卫星导航与 5G 通信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发展,以及智慧民航运输系统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10:30

10:30-11:10(GMT+8)

圆桌讨论1

LUNTER Michael

国际民航组织环保委员会主席

LUNTER Michael

国际民航组织环保委员会主席


简历:

Michael Lunter毕业于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re,简称 WUR),获农业工程师资质。在 2007 年涉足可持续航空及航空政策谈判领域前,他已在工业流程可持续性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 2012 年,担任荷兰基础设施与水资源管理部可持续航空政策国际事务负责人,同期接任国际民航组织(ICAO)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CAEP)荷兰代表,目前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在 CAEP 任职期间,参与制定了首个飞机二氧化碳(CO₂)排放标准、发动机非挥发性颗粒物(nvPM)排放标准,同时参与了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计划(CORSIA)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他曾联合主持 CAEP 专项工作组,负责研究国际航空领域二氧化碳减排长期愿景目标(LTAG)的可行方案;目前仍联合主持该领域工作组,致力于通过制定监测与报告方法,推动 LTAG 的落地实施。 2013 年至 2023 年间,他联合主持欧洲民航会议(ECAC)欧洲航空环境小组,协调欧洲方面对 CAEP 工作的投入,以及在航空与气候变化相关国际谈判中的立场。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发展领域,他参与搭建了欧洲及 ICAO(CAEP)层面 SAF 政策制定的基础框架。迈克尔已婚,育有三个子女。

ESPINOSA Fabrice

亚洲可持续航空燃料协会(ASAFA)创始人、CEO

ESPINOSA Fabrice

亚洲可持续航空燃料协会(ASAFA)创始人、CEO


简历:

Fabrice先生现任多个高管职务。他是亚洲可持续航空燃料协会(ASAF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Studio28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增长。 在创立ASAFA和Studio28之前,Fabrice曾担任空客公司韩国区总裁兼空客民用飞机部门负责人。任职期间,他主导了空客在韩国的战略布局,全面负责民用飞机销售与客户关系、集团层面的政府事务、产业合作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管理空客在韩国各地的运营工作。此外,Fabrice还曾担任韩国欧洲商会航空航天与国防委员会主席,并出任韩国德国商会理事会成员。

汪申

绿色发展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SAFPAC公司CEO

汪申

绿色发展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SAFPAC公司CEO


简历:

汪申博士现任香港亚绿航油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香港绿色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他在能源转型与项目开发,尤其是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氢能领域,具有多年丰富的实操经验。汪博士对于SAF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着深刻理解,对于SAF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开发与运维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与落地能力。 汪申博士曾担任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导研发了频率域内全波形反演与三维地震波高清成像技术,在能源科技领域发表过30余篇学术论文和国际会议报告。2016年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州律师执照后,汪博士曾担任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能源项目融资与并购律师,主导过诸多大型能源并购项目,曾代表头部金融机构为油气公司提供项目开发融资。2019年后,汪申博士曾担任中国再保险集团巨灾风险管理资深总监,推动中再集团于2021年正式签署绿色投资原则,并且首次将保险科技与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相结合,量化管理气候风险。 汪申博士于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与地球物理学双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应用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Ph.D.),2016年获得美国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法学博士学位(J.D.)并于2016年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州律师执照。

陈艳

敦豪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

陈艳

敦豪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


简历:

Elaine Chen现任DHL副总裁,常驻中国。她曾在德国邮政DHL集团、霍尼韦尔(Honeywell)以及英特尔(Intel)等知名跨国企业担任重要职务,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Elaine Chen于2002年至200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微电子学硕士学位。她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专长涵盖项目管理、流程优化、变革管理、业务流程改进等多个领域。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简历:

傅锦霞博士于布朗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及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她在生物质与废弃物资源评估、原料加工、转化工艺及终端产品评价等领域的综合专长,使其在开发新型航空燃料方面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傅博士主导的多项关键项目聚焦于可持续航空燃料与润滑油的研发,以及高能量密度与热稳定性燃料的开发。她在该领域发表逾50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自2021年起担任《燃料》期刊编辑,并为多家科学期刊担任客座编辑。她还领导国际民航组织CAEP下设的未来航空燃料成分特别工作组。此外,她担任美国化学学会(ACS)能源与燃料分会顾问委员会核心成员,并出任该分会2025年度项目主席。傅博士的学术贡献持续推动能源与燃料领域重大突破,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

22 10月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2-利用市场机制与创新推动绿色航空发展

时间: 11:10-11:5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11:10

11:10-11:50(GMT+8)

利用市场机制与创新推动绿色航空发展

柳芳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民航组织前任秘书长,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党组成员

柳芳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民航组织前任秘书长,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党组成员


简历:

柳芳博士,2015年8月至2021年7月担任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是该组织历史上首位女性秘书长,也是首位中国籍秘书长,现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柳芳博士在担任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期间,将“创新”作为该组织工作的核心,推动该组织全球标准制定现代化,鼓励新技术发展;强化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协同共进,推动实施“不让一个国家掉队”倡议,加强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支持发展中国家民航发展;促进民航助力各国和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民航安全、经济、高效、创新、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互联互通做出贡献。 柳芳博士曾担任联合国系统行政首长协调理事会成员、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交通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席,获得国际航空妇女协会授予的2021年杰出女性奖, 2017年被《航空运输新闻》评为年度领导者。

郭育芳

欧洲可持续航空联盟主席

郭育芳

欧洲可持续航空联盟主席


简历:

郭玉芳先生是Jomac Group主席,有十余年整合欧洲航空航天资源、推动可持续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他主导了多项绿色转型与适航创新项目,促进了电动及混合动力航空领域的技术合作与标准制定。

李维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健康促进、便利化与危机应对(HFCR)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委员会主席、IAGA发起人

李维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健康促进、便利化与危机应对(HFCR)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委员会主席、IAGA发起人


简历:

李维萍(Weiping Li),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融学Watson Faculty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数据科学与行为科学研究院院长(2020-至今),曾任《金融与数据科学》(The Journal of Finance and Data Science, JFDS)杂志主编(2015-2020)、西南交通大学金融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院长(2014-2019)。 李维萍教授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92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MSRI)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数学系工作。他在低维拓扑、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解决了该领域许多长期未解决的猜想,建立的理论是研究相关领域的有效方法。李维萍教授同时也从事金融数学方面的研究,是动态资产定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和信用风险管理、利率模型和固定收入的抵押品定价、随机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兼任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金融学沃森研究员,主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等课题,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高原

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碳减排与抵销机制(CORSIA)技术咨询机构部门负责人、专家

高原

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碳减排与抵销机制(CORSIA)技术咨询机构部门负责人、专家


简历:

高原,现任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部门负责人,兼任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碳减排与抵销机制(CORSIA)技术咨询机构专家

鲁小蓉

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GE航空C919飞机发动机项目总监及昂际航电运营副总裁

鲁小蓉

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GE航空C919飞机发动机项目总监及昂际航电运营副总裁


简历:

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国际绿色航空协会创始成员。 美国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工程博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现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硕士和学士,GE六西格玛黑带 (DFSS 和DMAIC)。 鲁小蓉博士具有27余年全球工业界经验,在航空界包括GE工作17余年。 历任GE航空(GE Aviation)C919飞机发动机项目总监,及昂际航电(GE与中航工业合资企业)运营副总裁,伊顿电气集团(Eaton)亚太区项目管理副总裁,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 International)中国区战略发展副总裁,霍尼韦尔(Honeywell)全球可持续性建筑技术总经理。鲁小蓉博士在清华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 创办的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企业管理及流程改善;创新技术商业化;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和执行等方面的咨询业务。应邀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席技术官学院等高校EMBA, MBA,EMEM, MEM授课及担任特聘实践教授和产业导师等。担任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外聘讲师(External Instructor)。

22 10月

午餐

时间: 12:00-13:2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4层

22 10月
圆桌讨论

关键领域综述报告

时间: 13:30-15:0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13:30

13:30-13:35(GMT+8)

主持人

RUDD Chris

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RUDD Chris

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简历: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曾任詹姆斯库克大学副校长,新加坡校区负责人、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陆明彦教授负责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的战略领导,同时也是 JCUS 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并负责该大学的国际化交流活动。在加入詹姆斯库克大学之前,陆明彦教授于2015-2019年担任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教务长兼首席执行,负责规划中国第一所也是最成功的中外合作大学的成长和发展,并在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机构,以推动本地和国际间的合作发展。曾任吉林大学客座教授、获得吉林省政府颁发的长白山友谊奖。 2015年,他因对中英关系的贡献获得第48届集团俱乐部破冰奖,并代表诺丁汉孔子学院获得了由刘延东副总理授予的模范奖。2018年因对高等教育和中英关系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2021年,陆明彦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对他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复合材料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进步,促进中外国际合作的最高奖励。

13:30

13:30-14:00(GMT+8)

绿色航空结构全球发展现状与展望

AMABILI Marco

西湖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绿色航空结构全球发展现状与展望

AMABILI Marco

西湖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简历:

Marco Amabili是中国杭州西湖大学的长江学者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的荣誉杰出詹姆斯·麦吉尔教授。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国际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欧洲科学院、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欧洲科学学会的会员,以及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2008年,阿马比利撰写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壳体与平板的非线性振动与稳定性》(Nonlinear Vibrations and Stability of Shells and Plates),并凭借这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于2020年荣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颁发的沃切斯特·里德·沃纳奖章(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此外,他还曾获得2022年古根海姆工程学奖、202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颁发的雷蒙德·D·明德林奖章(Raymond D. Mindlin Medal)、2021年意大利“林切伊”国家科学院颁发的吉利-阿戈斯蒂内利国际奖、2022年欧洲科学学会颁发的布莱兹·帕斯卡奖章,以及2022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瑞利讲座奖。2024年,他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荣誉会员。阿马比利曾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应用力学分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以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加拿大国家委员会主席。

演讲题目: 绿色航空结构全球发展现状与展望
14:00

14:00-14:30(GMT+8)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激光加工

李琳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教授

李琳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教授


简历:

李琳教授(Professor Lin Li)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FREng)、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CIRP)院士、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IET)会士、美国激光学会(LIA)会士以及国际纳米制造学会会士。 他于198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获得激光工程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期间,他在利物浦大学从事高功率激光工程博士后研究及研究员工作。1994年,李琳教授加入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大学(UMIST)任讲师,2000年升为正教授。他建立了UMIST首个高功率激光加工研究实验室,并于2000年创立激光加工研究中心(Laser Processing Research Centre)并担任主任。 2009年至2013年,他担任曼彻斯特大学机械、航空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主任兼副院长;2004年至2014年任制造研究组组长;2015年至2018年担任工程与物理科学学院企业合作与发展副院长。李琳教授在激光加工与光子工程领域发表了600余篇经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与会议论文,并拥有47项相关专利。

14:30

14:30-15:00(GMT+8)

电动航空全球发展现状与展望

YING Susan

EM-Power Aviation、AIAA和RAeS会士首席执行官;

YING Susan

EM-Power Aviation、AIAA和RAeS会士首席执行官;


简历:

Ying博士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超过三十年的从业经验,曾先后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波音公司(Boeing)、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以及最近的电动飞机初创公司Ampaire工作。她现任Ampaire高级副总裁(SVP),负责全球合作与运营事务。同时,她担任航空航天副总裁(VP Aerospace),是SAE董事会成员,并任Lindbergh Foundation董事。 Ying博士在个人及团队层面均取得突出成就,曾荣获多项荣誉,包括“2022年洛杉矶50位女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亚洲裔美国年度工程师奖、波音首席技术官颁发的专业卓越奖、NASA团队成就奖、AIAA应用空气动力学最佳论文奖,以及技术领域有色女性专业成就奖等。 她曾任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CAS)主席,目前担任该组织名誉院士咨询组成员及当选主席(2023-2024),协助执行委员会制定多国专业航空航天组织的工作议程。Ying博士是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院士及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院士。

KLOMP Martinus Henricus Renier

I2M Interim & Innovations B.V.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KLOMP Martinus Henricus Renier

I2M Interim & Innovations B.V.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简历:

Martinus Henricus Klomp 是 I2M Interim & Innovations BV 的首席技术官兼董事会成员,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研发及产业化,包括高功率电动推进系统。本次访问将聚焦动力系统产业链、研发与测试基础设施及认证相关议题,同时探索联合实验室建设、联合资助研究及项目申请的合作机会。

22 10月
茶歇

茶歇与展览参观

时间: 15:00-15: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22 10月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3-传统航空业碳减排之路

时间: 15:30-16: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15:30

15:30-16:30(GMT+8)

传统航空业碳减排之路

MOGILKA Philippe

空客集团推进技术高级专家

MOGILKA Philippe

空客集团推进技术高级专家


简历:

Philippe Mogilka 是空中客车集团推进技术领域的资深专家,现任空客推进工程部门高级专家,专注于下一代航空动力系统的技术研发与战略规划。他拥有法国图卢兹 ENSEEIHT 和 ISAE 工程学院的航空航天工程背景,自 1990 年加入空客以来,深度参与了多个标志性机型的推进系统开发。 在职业生涯早期,他主导了空客 A340-500/600 的推进系统集成工作,并参与 A350 和 A320neo 的技术定义与合同谈判。近年来,他的研究重点转向可持续航空领域,尤其在氢动力、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及电动推进技术方面具有突出贡献。例如,他在行业论坛中多次强调氢能和 SAF 是航空脱碳的核心路径,并指出氢能应用需突破技术与经济双重挑战。

徐军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

徐军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


简历:

在航空航天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涵盖亚太地区业务战略与执行(P&L 全权负责)、销售与项目管理、关键客户(航空公司、商务与通用航空运营商、MRO 合作伙伴、飞机制造商、渠道合作伙伴)管理、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及合资企业管理、研发工程团队管理与创新推动、大型飞机系统开发项目的获取与管理、战略规划与执行,以及人才培养。 专业领域:战略规划与执行、销售、合作伙伴与合资企业设立及管理、客户关系及关键客户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全球工程研发管理、航空航天工程、飞机发动机设计与系统集成、空气动力学设计、计算流体力学(CFD)、燃烧、系统集成、飞机制造商集成、认证。

杨志刚

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总师

杨志刚

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总师


简历:

杨志刚,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有美国NASA、GM汽车/航空器空气动力学研究经历。中国商飞北研中心总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承担“面向2035民机发展的战略研究”、“大型洲际宽体客机”的论证、未来民机(超声速民机、氢能民机、新构型民机)概念方案探索及技术研究等项目。获省部级奖多项,发表SCI、EI文章300余篇。

石英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石英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简历:

石英现任中国航发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同时担任科技发展部部长及中国航空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他长期负责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尤其在产学研融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研发项目的顶层设计。他带领团队聚焦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材料工艺等核心领域,通过整合内外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 2024 年尹泽勇院士工作站学术研讨会上,他作为公司代表与高校专家共同探讨新能源航空动力、多学科优化等前沿方向,推动混动、氢能等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

TAHIRI Aziz

海克斯康全球航空航天业务副总裁

TAHIRI Aziz

海克斯康全球航空航天业务副总裁


简历:

Aziz Tahiri现任海克斯康制造智能(Hexagon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全球航空航天与防务副总裁。他在航空航天项目、市场及创新管理领域拥有超过 10 年经验,主导海克斯康推动航空航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重点聚焦于在整个制造流程中推行自动化,为全球客户提供协作工具、培养用户思维,并进一步输出运营洞见。 他持有法国图卢兹 ICAM 工程学院(Toulouse ICAM school)航空航天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位,致力于支持航空航天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未来转型。此前,他曾就职于 ECA 集团(ECA Group)与 RECIF 技术公司(RECIF Technologies),并在全球多个地区开展工作。

PARÉ Alexandra

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总监

PARÉ Alexandra

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总监


简历:

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总监

15:30

15:30-16:30(GMT+8)

圆桌论坛主持人

ANDJORIN Chamsou

CDA航空咨询公司CEO,曾任波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总监,IAGA发起人

ANDJORIN Chamsou

CDA航空咨询公司CEO,曾任波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总监,IAGA发起人


简历:

Chamsou Deen Andjorin现任CDA 航空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专注于非洲航空市场的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曾任波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总监,作为国际绿色航空协会(IAGA)的发起人之一,长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航空技术在非洲的应用,尤其关注氢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与电动航空的本土化发展。主导设计非洲航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主张通过区域合作整合资源,降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门槛。

22 10月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4-先进空中交通生态系统构建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 16:30-17:1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16:30

16:30-17:10(GMT+8)

先进空中交通生态系统构建的机遇与挑战

赵嶷飞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院长

赵嶷飞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院长


简历:

赵嶷飞,1971年10月生,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院长、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本科、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2003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2005年被中国民航总局聘为中国民航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6年起任教于中国民航大学,历任空管学院副院长(2007-2019)、民航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起),2025年7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国民航大学第三届党委常委。 主持国家863重点课题'协同流量管理核心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等项目,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编写及全国宣讲。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主导制定的航空器尾流间隔标准在十二个枢纽机场推广应用。研究方向涵盖智慧空管、飞联网体系安全及空域数字化建模,发表《空中交通工程学理论内涵与关键科学技术》等学术论文。

任和

中国商飞(COMAC)海外技术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任和

中国商飞(COMAC)海外技术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简历:

俄罗斯工程院(RAE)外籍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商飞公司技术专家及营销中心科技委副主任。他还担任上海市大飞机数字化客户支持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主任,美国SAE-S18标委会委员,以及澳大利亚工程师院会士。作为国际知名学者,任和在机械模糊磨损与腐蚀可靠性理论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并创建了复杂系统可靠性的新模型。 在中国商飞,任和带领团队成功创建了国内首个“国家级民机工业设计中心”,并将中国商飞客服公司提升为“全国工业设计十佳创新型企业”。他在故障诊断、可靠性、安全性等领域有深厚造诣,并积极参与国际设计大赛的评审工作及行业指导。

OSKAM Bernhard Adrianus

Beyond Imagination Management B.V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OSKAM Bernhard Adrianus

Beyond Imagination Management B.V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简历:

Bernhard Adrianus Oskam现任超越想象管理私人有限公司(Beyond Imagination Management BV)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专注于创新投资与战略管理领域,在公司治理、跨领域金融及欧中创新合作方面拥有超过 20 年经验,其中在新能源航空领域亦有丰富实践经历。

卢懿

天翎科航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卢懿

天翎科航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简历:

卢懿拥有超过10年多维度跨行业战略发展、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经验,曾就职于博世中国和开云集团,擅长高科技创新领域和高端消费市场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布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团队管理能力及企业家精神。2020年进入eVTOL领域,2023年创立INFLYNC天翎科,成为国内首家完成倾转涵道翼eVTOL过渡飞行的整机设计制造商,跻身行业头部eVTOL品牌,在行业内外构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与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及生态系统相关方开展合作,深度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的未来发展。 卢懿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同济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许兴利

绿飞公司创始人,IAGA 拟任副理事长

许兴利

绿飞公司创始人,IAGA 拟任副理事长


简历:

绿飞集团创始人,绿色航空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致力于电动飞机的商业运营。他的工作重点是将中国的双座和四座电动飞机推广到“一带一路”地区、欧盟、中东、非洲和南美。

22 10月
全体大会

邀请报告

时间: 17:10-17: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17:10

17:10-17:30(GMT+8)

航空航天特种合金绿色制造

马宏亚

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国际业务官

航空航天特种合金绿色制造

马宏亚

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国际业务官


简历:

在特殊材料领域(特殊冶金/锻造)拥有超过 30 年的经验,1999 年获得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特殊冶金和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 中国机械技术研究院北京研究工程师(1985-1993 年)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 (CEA) 工程师(1994-1996 年) 法国 Aubert &Duval 中国首席代表(1999-2020 年) 中国南山锻造公司(南山铝业集团)总经理(2020-2023 年) 河北省航天高温合金研究院/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有限公司(ZHSD)院长(2023 年至今)

演讲题目: 航空航天特种合金绿色制造
22 10月
茶歇

晚宴与颁奖

时间: 18:30-20: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大报告厅

23 10月
平行分论坛

分会场一:绿色航空动力会场

时间: 08:15-18:0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 会议室3

绿色航空动力正推动航空业向可持续、环保的空中交通模式转型。以氢能或电力为核心的新型推进系统,凭借独特优势有望彻底重塑航空旅行的形态 — 其运行过程中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完美契合交通领域净零排放的全球目标,让航空业在保持甚至提升性能与效率的同时,从根源上降低环境影响。不过,要满足高能量密度、长航时飞行及多机型适配等核心需求,氢能航空仍面临多重挑战。例如,氢能的存储效率、动力系统的持续输出能力,以及不同机型的改装适配等问题,均需技术突破。随着相关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氢能航空有望成为未来可持续交通体系的关键支柱,为绿色空中出行勾勒出更清晰的前景。

08:15

08:15-08:30(GMT+8)

开幕式

李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李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简历:

李果,教授、博导,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武警部队研究院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中国民航局科技创新人才、北航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现任国家某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工信部某专项发动机组专家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安全分会、飞行器适航分会委员,浙江省“天目山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北航第十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安全性与适航”领域PI、“发动机结构安全与整机动力学”学科方向带头人,《推进技术》、《航空动力学报》、《中国民航大学学报》青年编委等。

邱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邱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简历:

邱璐,教授,博士生导师,某国家级重点项目首席。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某代机联合设计团队核心成员,北京市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年7月、2014年1月分别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及博士学位。2011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访学,2014年至2017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9月至今在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系工作。

08:30

08:30-09:00(GMT+8)

氢能及其在航空碳减排中的作用

ABÁNADES Alberto

马德里理工大学能源工程系主任

ABÁNADES Alberto

马德里理工大学能源工程系主任


简历:

目前担任马德里理工大学(UPM)高等工业工程师学院能源工程系教授,拥有工业工程博士学位,同时具备马德里高等工业工程师学院(ETSII)能源技术方向的工业工程师资质。自 2022 年 12 月 22 日起出任该校能源工程系主任,在 2018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曾担任马德里高等工业工程师学院硕士与博士项目副主任。 曾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工作两年,期间加入诺贝尔奖得主Prof. Rubbia的研究团队;此后担任 LAESA 公司项目经理,该公司专为研发 “能源放大器” 而成立。随后受聘于巴斯克地区大学,担任核工程与流体力学系副教授。2012 年 3 月至 2015 年 10 月,他以合作研究员身份任职于德国波茨坦高级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负责协调 “化石燃料转化为氢气且无温室气体排放的利用” 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 目前,他主要在热力机械与发动机领域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同时以讲师身份参与能源、区域供暖与供冷系统、热力系统、聚光太阳能热利用相关的专业课程、会议及技术研发工作;此外,还涉足制氢技术、环境分析及放射性废物转化领域的研究。 学术成果方面,他拥有 17 项专利,在高影响力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59 篇,在国际及国内会议上完成报告 92 次,撰写 7 篇科学书籍,并指导 8 篇涉及能源领域(涵盖可再生能源、核能、氢能)不同方向的博士论文。之后入选斯坦福大学评选的 “全球被引率最高、最具影响力的 2% 研究者” 榜单,2023 年还获得马德里理工大学 “杰出研究生涯奖”。

邱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邱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简历:

邱璐,教授,博士生导师,某国家级重点项目首席。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某代机联合设计团队核心成员,北京市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年7月、2014年1月分别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及博士学位。2011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访学,2014年至2017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9月至今在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系工作。

09:00

09:00-09:30(GMT+8)

清洁氢能生产的挑战:低温电化学甲醇和乙醇重整中基础研究的作用

VARELA Hamilton

圣保罗大学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IQSC)所长,教授

VARELA Hamilton

圣保罗大学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IQSC)所长,教授


简历:

Hamilton VARELA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巴西北里约格朗德联邦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位,2000年在圣保罗大学获得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完成博士研究,并在德国自由大学柏林进行论文答辩。随后,他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实验物理系(E19)完成博士后研究。2005年至2007年初,他作为FAPESP资助的青年研究员开展研究工作。自2017年以来,他担任圣保罗大学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IQSC)正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物理化学,重点涉及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及电化学。 他在国际同行评审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书籍章节5篇,并在科学会议上发表200余篇学术报告。此外,他以研讨会、邀请讲座及大会报告形式在巴西、德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做出超过180次口头学术交流。

09:30

09:30-10:00(GMT+8)

航空电池——现在与未来

WILSTERMANN Hartung Gernot

Zephyr Dynamics, Electric Aviation FuelCTO

WILSTERMANN Hartung Gernot

Zephyr Dynamics, Electric Aviation FuelCTO


简历:

Dr. Hartung Wilstermann1969 年出生于德国海德堡,是电动汽车领域(EMobility)锂离子电池系统的首批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可持续汽车出行领域的技术领导者。他将自己在汽车行业的职业生涯,与驾驶复古及未来导向电动飞机的热情相结合,推动知识从汽车领域向航空出行领域迁移。他的愿景是通过在所有维度、行业及市场推动电动汽车领域发展,将化石能源出行转变为太阳能出行。

10:00

10:00-10:30(GMT+8)

茶歇
10:30

10:30-11:00(GMT+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与干燥预诊断的深度学习模型

CHA Suk Won

首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CHA Suk Won

首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简历:

Prof. Suk Won Cha自 2005 年起在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任教。本科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获工程学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取得机械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 首尔国立大学任职期间,曾担任多项重要行政职务,包括 2013 年至 2015 年任工学院副院长,2019 年至 2021 年任国际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近期结束了韩国先进融合技术研究所(Advanced Institute of Convergence Technology)所长的任期,该研究所是首尔国立大学与韩国京畿道合作设立的科研机构。目前担任首尔国立大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过去二十年间,教授在先进电化学能源系统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研究范围涵盖材料层面创新至系统层面集成。他的开创性工作包括:研发用于电化学电池中电解质、电极及保护涂层的真空基薄膜工艺,以及为低碳及零碳车辆设计优化的能源管理策略。已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Power Sources》《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等顶级期刊发表 200 余篇同行评审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或卷首文章。 作为合著者编写的《Fuel Cell Fundamentals》是燃料电池研究领域广泛使用的教材,据谷歌学术统计,该书引用量已超过 5000 次,这一成果也让他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目前,教授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 Green Technology》期刊主编。他是韩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时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评选的 “2024 年全球职业生涯顶尖 2% 研究者” 榜单。

VARELA Hamilton

圣保罗大学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IQSC)所长,教授

VARELA Hamilton

圣保罗大学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IQSC)所长,教授


简历:

Hamilton VARELA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巴西北里约格朗德联邦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位,2000年在圣保罗大学获得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完成博士研究,并在德国自由大学柏林进行论文答辩。随后,他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实验物理系(E19)完成博士后研究。2005年至2007年初,他作为FAPESP资助的青年研究员开展研究工作。自2017年以来,他担任圣保罗大学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IQSC)正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物理化学,重点涉及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及电化学。 他在国际同行评审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书籍章节5篇,并在科学会议上发表200余篇学术报告。此外,他以研讨会、邀请讲座及大会报告形式在巴西、德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做出超过180次口头学术交流。

11:00

11:00-11:30(GMT+8)

矢量涵道翼高速eVTOL电推进技术

陈方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陈方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简历:

长期从事总体设计、多场耦合及燃烧传热等基础研究,聚焦绿色航空系统设计、发动机智能运维、空天飞机热安全等研究方向。主持上海市智慧动力系统联合创新中心、航天产业创新联合研发中心和中俄空天力学联合创新中心,担任中国空天动力联合会专委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航天基金会空天动力专项基金特聘专家和《推进技术》《Propulsion and Energy》《绿色航空丛书》《Aerospace Research Communications》编委。建有“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2000m2试验基地和奉贤区200亩飞行营地,核心团队包括正高1人、副高4人、中级4人(含国家级人才1人、上海市人才4人)及外籍院士1人、副教授2人。

11:30

11:30-12:00(GMT+8)

航空氢电与混合动力技术

李成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李成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简历:

李成杰,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12:00

12:00-13:30(GMT+8)

午餐
13:30

13:30-14:00(GMT+8)

在适航、任务和环境标准下优化新一代超音速民机推进系统的优化

MIRZOYAN Artur

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CAEP)成员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CIAM)部门负责人

MIRZOYAN Artur

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CAEP)成员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CIAM)部门负责人


简历: 待更新

GOROKHOVSKI Mikhael

里昂中央理工学院教授

GOROKHOVSKI Mikhael

里昂中央理工学院教授


简历:

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École Centrale de Lyon)流体力学、声学与能源系教授,当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破碎与建模以及湍流建模两个方向。在破碎与建模方面,研究包括破碎过程中的重整化方法及统计普适性、喷雾雾化以及空化。在湍流建模方面,关注湍流流动中的加速问题,采用与大涡模拟(LES)耦合的随机次网格模型,同时探索已发展湍流的群论描述、拉格朗日变量下的湍流、含颗粒流动,以及标量混合与湍流喷雾燃烧等问题。

14:00

14:00-14:30(GMT+8)

克级微型飞行器的持久动力方案

彭谨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彭谨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简历:

彭谨哲博士目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漆明净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高压功率变换和柔性电子电路。

14:30

14:30-15:00(GMT+8)

基于广义刚性珠-杆理论的高分子黏弹性最新进展

GIACOMIN Alan Jeffery

金斯顿女王大学Physics of Fluids期刊主编

GIACOMIN Alan Jeffery

金斯顿女王大学Physics of Fluids期刊主编


简历:

Alan Jeffrey Giacomin(1959年4月1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是加拿大金斯顿女王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并兼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以及物理、工程物理与天文学系的职务。自2016年起,他担任《Physics of Fluids》主编。他拥有加拿大政府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颁发的一级加拿大流变学研究主席(Tier 1 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Rheology)。自2017年以来,Giacomin 担任加拿大流变学会会长。

15:00

15:00-15:30(GMT+8)

涡主导流动的降阶模型构建

IOANNIS Aikaterinaris

安柏瑞德航空大学教授

IOANNIS Aikaterinaris

安柏瑞德航空大学教授


简历:

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计算力学领域,包括空气动力学、磁气体动力学、流动控制、流动转捩、湍流研究以及流-结构相互作用,同时涉及多尺度现象、随机偏微分方程(PDEs)以及生物力学。他已在期刊上发表80余篇论文,并在各类会议上发表大量论文。他的工作影响力已被一项近期研究认可(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4),该研究列出了基于学术生涯影响力(不包括自引)评选的全球前2%的科学家。在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1,065位入选者中,Ekaterinaris博士在2021年度影响力榜单中排名第200位。他担任《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副编辑,并担任《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编。

15:30

15:30-16:00(GMT+8)

茶歇
16:00

16:00-16:30(GMT+8)

漩涡结构和随机亚网格模型

GOROKHOVSKI Mikhael

里昂中央理工学院教授

GOROKHOVSKI Mikhael

里昂中央理工学院教授


简历:

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École Centrale de Lyon)流体力学、声学与能源系教授,当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破碎与建模以及湍流建模两个方向。在破碎与建模方面,研究包括破碎过程中的重整化方法及统计普适性、喷雾雾化以及空化。在湍流建模方面,关注湍流流动中的加速问题,采用与大涡模拟(LES)耦合的随机次网格模型,同时探索已发展湍流的群论描述、拉格朗日变量下的湍流、含颗粒流动,以及标量混合与湍流喷雾燃烧等问题。

GIACOMIN Alan Jeffery

金斯顿女王大学Physics of Fluids期刊主编

GIACOMIN Alan Jeffery

金斯顿女王大学Physics of Fluids期刊主编


简历:

Alan Jeffrey Giacomin(1959年4月1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是加拿大金斯顿女王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并兼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以及物理、工程物理与天文学系的职务。自2016年起,他担任《Physics of Fluids》主编。他拥有加拿大政府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颁发的一级加拿大流变学研究主席(Tier 1 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Rheology)。自2017年以来,Giacomin 担任加拿大流变学会会长。

16:30

16:30-17:00(GMT+8)

燃烧大涡模拟研究

JONES William Philip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JONES William Philip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简历:

William Philip Jones 教授是机械工程系燃烧学杰出教授,专长于湍流燃烧与两相流。他于1971年在帝国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担任热流体学部副主任等重要职务。作为燃烧学会会士,他曾获得包括Alfred C. Edgerton 金质奖章(2020)在内的多项荣誉。他在燃烧科学数学建模方面的贡献深刻影响了现代工程,被认为是最佳研究人员奖的极具资格的候选人。

17:00

17:00-18:00(GMT+8)

论文宣读

罗战强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机载百千瓦级氢电能源系统应用与发展分析

罗战强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机载百千瓦级氢电能源系统应用与发展分析

许经晖

复旦大学/

可持续航空混合动力开式风扇发动机的建模与性能分析

许经晖

复旦大学/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可持续航空混合动力开式风扇发动机的建模与性能分析

冯祥瑞

中国民航大学/

基于FRAM-ISM的氢内燃机混合动力系统安全性分析

冯祥瑞

中国民航大学/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基于FRAM-ISM的氢内燃机混合动力系统安全性分析

贾雄斌

太行实验室/

氢能航空动力的优势与挑战

贾雄斌

太行实验室/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氢能航空动力的优势与挑战

魏志远

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考虑民用涡扇发动机不同控制模式的NOx排放经验模型比较

魏志远

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考虑民用涡扇发动机不同控制模式的NOx排放经验模型比较

李成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李成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简历:

李成杰,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23 10月
平行分论坛

分会场二:可持续航空燃料会场

时间: 08:15-17: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3层 会议室4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指由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制成的航空燃料,已通过安全认证和可持续性认证,其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80%以上,已成为航空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深度脱碳的现实能源路径。SAF已受到各国政府及航空业的广泛认可。然而,其大规模推广与实施仍面临安全、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制约。因此,本论坛将聚焦SAF政策、原料、工艺、安全认证、可持续性认证、价格与市场、供应链等领域,邀请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高校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介绍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促进信息交流与合作,加速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链的系统整合,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验证与应用进程。

08:15

08:15-08:30(GMT+8)

开幕式

LUNTER Michael

荷兰基础设施与水管理部民航局主任,国际民航组织环保委员会主席

LUNTER Michael

荷兰基础设施与水管理部民航局主任,国际民航组织环保委员会主席


简历:

Michael Lunter毕业于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re,简称 WUR),获农业工程师资质。在 2007 年涉足可持续航空及航空政策谈判领域前,他已在工业流程可持续性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 2012 年,担任荷兰基础设施与水资源管理部可持续航空政策国际事务负责人,同期接任国际民航组织(ICAO)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CAEP)荷兰代表,目前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在 CAEP 任职期间,参与制定了首个飞机二氧化碳(CO₂)排放标准、发动机非挥发性颗粒物(nvPM)排放标准,同时参与了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计划(CORSIA)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他曾联合主持 CAEP 专项工作组,负责研究国际航空领域二氧化碳减排长期愿景目标(LTAG)的可行方案;目前仍联合主持该领域工作组,致力于通过制定监测与报告方法,推动 LTAG 的落地实施。 2013 年至 2023 年间,他联合主持欧洲民航会议(ECAC)欧洲航空环境小组,协调欧洲方面对 CAEP 工作的投入,以及在航空与气候变化相关国际谈判中的立场。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发展领域,他参与搭建了欧洲及 ICAO(CAEP)层面 SAF 政策制定的基础框架。迈克尔已婚,育有三个子女。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简历:

傅锦霞博士于布朗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及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她在生物质与废弃物资源评估、原料加工、转化工艺及终端产品评价等领域的综合专长,使其在开发新型航空燃料方面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傅博士主导的多项关键项目聚焦于可持续航空燃料与润滑油的研发,以及高能量密度与热稳定性燃料的开发。她在该领域发表逾50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自2021年起担任《燃料》期刊编辑,并为多家科学期刊担任客座编辑。她还领导国际民航组织CAEP下设的未来航空燃料成分特别工作组。此外,她担任美国化学学会(ACS)能源与燃料分会顾问委员会核心成员,并出任该分会2025年度项目主席。傅博士的学术贡献持续推动能源与燃料领域重大突破,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

08:30

08:30-09:00(GMT+8)

亚太地区政策格局:塑造SAF采纳的政策框架概览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简历:

Gabriel Ho现任 ASAFA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拥有超过 21 年的可持续能源与燃料领域从业经验。他牵头推动亚洲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规模扩大的相关项目,同时促进行业、政策制定者与创新者之间的合作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简历:

傅锦霞博士于布朗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及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她在生物质与废弃物资源评估、原料加工、转化工艺及终端产品评价等领域的综合专长,使其在开发新型航空燃料方面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傅博士主导的多项关键项目聚焦于可持续航空燃料与润滑油的研发,以及高能量密度与热稳定性燃料的开发。她在该领域发表逾50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自2021年起担任《燃料》期刊编辑,并为多家科学期刊担任客座编辑。她还领导国际民航组织CAEP下设的未来航空燃料成分特别工作组。此外,她担任美国化学学会(ACS)能源与燃料分会顾问委员会核心成员,并出任该分会2025年度项目主席。傅博士的学术贡献持续推动能源与燃料领域重大突破,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

09:00

09:00-09:30(GMT+8)

SkyNRG 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展望

MEIJERINK Oskar

荷兰SkyNRG产能发展负责人

MEIJERINK Oskar

荷兰SkyNRG产能发展负责人


简历:

Oskar Meijerink自 2016 年起担任企业发展部负责人,同时任职于 SkyNRG 公司。在该岗位上,他负责发掘增长机遇、推进并购(M&A)及项目开发工作。SkyNRG 的使命是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行业保持重要参与者地位,基于此,企业发展团队通过评估不同地区、生产路径及机遇模式的可行性,来开拓增长机遇。曾就读于乌得勒支大学能源科学专业,后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专攻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行业投资领域。

09:30

09:30-10:00(GMT+8)

英国SAF清算所:通过技术评估支持推动SAF应用

JEE Matthew

英国SAF清算所主任

JEE Matthew

英国SAF清算所主任


简历:

Matthew Jee现任英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信息交流中心主任。该中心是由英国政府交通部资助的项目,旨在支持英国国内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开发与应用。信息交流中心依托谢菲尔德大学能源创新中心设立,为燃料生产商提供独立、以科学为导向的技术支持,助力其燃料符合 ASTM D4054 等国际标准的资质要求。 该机构在助力可持续航空燃料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具体包括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开展资质测试,以及帮助降低燃料从早期开发到市场就绪阶段的路径风险。通过优化获取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及评估资源的渠道,信息交流中心正帮助新燃料生产商降低准入门槛、推动对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的投资,并增强业界对新兴燃料技术路径的信心。 Matthew Jee与政府、行业及学术界保持密切合作,确保信息交流中心能为英国《Jet Zero Strategy》下的目标提供支持,并在实现航空业长期脱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0:00

10:00-10:30(GMT+8)

茶歇
10:30

10:30-11:00(GMT+8)

亚太区可持续航煤市场动态分析

薛雨晴

阿格斯生物燃料及碳中和市场分析师

薛雨晴

阿格斯生物燃料及碳中和市场分析师


简历:

薛雨晴女士是英国阿格斯生物燃料及碳中和市场分析师,专注于中国及亚洲可持续航煤SAF与生物燃料全产业链的市场分析及价格评估工作。凭借其在能源化工领域多年经验,薛雨晴女士精通生物燃料市场的供需基本面、价格形成机制及政策风险分析,将对市场波动背后的驱动因素进行解读,全面解析中国SAF市场关键动态。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傅锦霞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航空燃料创新首席科学家


简历:

傅锦霞博士于布朗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及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她在生物质与废弃物资源评估、原料加工、转化工艺及终端产品评价等领域的综合专长,使其在开发新型航空燃料方面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傅博士主导的多项关键项目聚焦于可持续航空燃料与润滑油的研发,以及高能量密度与热稳定性燃料的开发。她在该领域发表逾50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自2021年起担任《燃料》期刊编辑,并为多家科学期刊担任客座编辑。她还领导国际民航组织CAEP下设的未来航空燃料成分特别工作组。此外,她担任美国化学学会(ACS)能源与燃料分会顾问委员会核心成员,并出任该分会2025年度项目主席。傅博士的学术贡献持续推动能源与燃料领域重大突破,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

11:00

11:00-11:30(GMT+8)

CORSIA规范下的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动态

王正勇

PAC公司全球副总裁ISO标委会专家/ASTM委员会会员

王正勇

PAC公司全球副总裁ISO标委会专家/ASTM委员会会员


简历:

Samuel Wong 是 Pac 亚洲及太平洋区销售与服务副总裁,常驻香港九龙。他负责亚太区的销售策略、客户服务运营及业务拓展,推动区域业务增长并强化客户关系。

11:30

11:30-12:00(GMT+8)

航空运输业碳减排技术研发与扩散研究

许垒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

许垒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


简历: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 年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2020 年至 2024 年连续获评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其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包括航空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绿色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服务运营管理。主持并完成6 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及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60 余篇,其中 ESI 高被引论文 10 余篇;出版由科学出版社发行的专著 4 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6 项。 个人荣誉及人才项目入选情况包括: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推荐人选、天津市 131 创新人才工程人选、天津市首批优秀青年教师、蓝天青年学者、中国民航大学杰出人才。曾挂职担任天津市西青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也曾赴香港理工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 目前,他担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可持续运营与管理系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分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随机服务与运作管理分会理事;同时担任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电子货运专家、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物流委员会专家、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特约专家。此外,他还担任《FSMJ》《IJAOM》《IJIM》等多部国际期刊的主编及编委。

12:00

12:00-13:30(GMT+8)

午餐
13:30

13:30-14:00(GMT+8)

Axens多元技术助力低碳SAF生产

BERNARD Yvon

法国Axens公司业务发展经理

BERNARD Yvon

法国Axens公司业务发展经理


简历:

Yvon Bernard现任Axens业务开发经理,负责挖掘新客户,并推动客户从可行性研究阶段过渡到成熟项目阶段。他积极与各类利益相关方建立联系,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其工作职责包括与潜在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并为客户提供适配的解决方案。通过有效推广生物燃料及生物基化学品生产技术,为Axens在低碳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与成功发挥着关键作用。 加入Axens前,伊冯已在石油天然气上游行业拥有十年经验,曾就职于Schlumberger公司,在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开展工作。之后,他转入下游业务领域,加入Axens。2014 年,他以开工经理身份加入该公司,负责监督泰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座大型炼油厂的开工投产工作。在担任亚洲地区工艺许可销售经理三年后,他调任至可再生能源部门,担任业务开发经理。 拥有法国里尔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校(Arts et Métiers)的通用工程硕士学位,还曾在中国昆明完成了一项毕业实习项目。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简历:

Gabriel Ho现任 ASAFA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拥有超过 21 年的可持续能源与燃料领域从业经验。他牵头推动亚洲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规模扩大的相关项目,同时促进行业、政策制定者与创新者之间的合作

14:00

14:00-14:30(GMT+8)

生物质油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合理设计与反应机理

梁长海

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院长

梁长海

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院长


简历:

梁长海教授自 2006 年起担任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2000 年,他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ICP)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 年、2003 年,他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随后,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从事研究工作约 3 年,期间分别担任Alexander von Humboldt研究学者(洪堡学者)与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可持续催化、新型催化材料、生物质转化与制氢及精细化学品合成领域的催化反应动力学。

14:30

14:30-15:00(GMT+8)

欧洲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P2X路径与挑战

MEDIC Liliana

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东欧与亚洲事务院长代表

MEDIC Liliana

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东欧与亚洲事务院长代表


简历:

Liliana Medic博士现任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 UPM)院长及东欧与亚洲事务代表,其研究聚焦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及航空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她主导 UPM 与东欧、亚洲国家的教育与科研合作,尤其关注中欧在绿色航空领域的协同。Liliana 的研究重点包括 SAF 的生产工艺优化、生命周期评估(LCA)及政策框架设计。她关注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如能源、材料与政策)加速 SAF 的商业化应用,以应对航空业的碳排放挑战。

15:30

15:30-16:00(GMT+8)

茶歇
16:00

16:00-16:30(GMT+8)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

蒋倩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蒋倩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简历: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简称 GIEC)副研究员。于 2013 年获四川大学化学工艺专业硕士学位,2017 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 年至 2022 年,她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研究方向为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液体燃料及高附加值化学品。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简历:

Gabriel Ho现任 ASAFA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拥有超过 21 年的可持续能源与燃料领域从业经验。他牵头推动亚洲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规模扩大的相关项目,同时促进行业、政策制定者与创新者之间的合作

16:30

16:30-16:45(GMT+8)

从二氧化碳到可持续航空燃料: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合规框架解析

董艺苑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中心/

董艺苑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中心/


简历: 待更新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HO Gabriel

ASAFA首席战略官


简历:

Gabriel Ho现任 ASAFA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拥有超过 21 年的可持续能源与燃料领域从业经验。他牵头推动亚洲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规模扩大的相关项目,同时促进行业、政策制定者与创新者之间的合作

16:45

16:45-17:00(GMT+8)

气化-费托工艺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命周期评估

李浩

中国民航大学/

李浩

中国民航大学/


简历: 待更新
17:00

17:00-17:15(GMT+8)

一种航空生物燃料的代理模型、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验证

王睿鑫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王睿鑫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简历: 待更新
17:15

17:15-17:30(GMT+8)

可持续航空燃料加速认证的关键物理化学性质综合分析表征研究

Liu Alex Weiming

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物理学院/

Liu Alex Weiming

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物理学院/


简历: 待更新
23 10月
平行分论坛

分会场三:绿色航空智能结构与制造会场

时间: 08:20-18:30

地点: 诺富特酒店3层 金湾厅

绿色航空智能结构与制造分论坛聚焦多尺度计算力学与优化、复合材料动力学、增材制造以及智能材料在航空结构优化中的前沿进展。论坛邀请权威专家围绕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展开深入研讨,重点内容包括复合材料多尺度动态性能分析、增材制造在结构设计与制造流程中的优化应用,以及智能材料在航空结构中的集成创新。分论坛旨在推动跨学科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助力构建高效、可持续、智能化的绿色航空技术体系。

08:20

08:20-09:00(GMT+8)

开幕式

张卫红院士

大会主席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AGA发起人

张卫红院士

大会主席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AGA发起人


简历:

张卫红,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陕西省欧美同学会会长、陕西省知联会会长、科技部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合基地主任、陕西省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国务院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长期从事航宇结构优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际力学领域J. N. Reddy奖章、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中国侨界杰出人物、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等,带领团队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

张扬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扬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简历:

作为总经理助理,张扬协助公司管理层统筹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及市场拓展,尤其在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民机复材构件研发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他主导推动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他长期深耕复合材料工艺与应用研究,作为核心发明人参与多项专利研发,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优化、预浸料制备工艺等前沿领域。他深度参与中航复材的民机复材构件能力提升项目,推动大尺寸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工程化创新,目标服务于国产大飞机及低空经济领域。此外,他积极布局氢能源与新能源复合材料应用,助力公司在绿色航空领域的战略布局。

AMABILI Marco

西湖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AMABILI Marco

西湖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简历:

Marco Amabili是中国杭州西湖大学的长江学者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的荣誉杰出詹姆斯·麦吉尔教授。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国际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欧洲科学院、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欧洲科学学会的会员,以及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2008年,阿马比利撰写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壳体与平板的非线性振动与稳定性》(Nonlinear Vibrations and Stability of Shells and Plates),并凭借这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于2020年荣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颁发的沃切斯特·里德·沃纳奖章(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此外,他还曾获得2022年古根海姆工程学奖、202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颁发的雷蒙德·D·明德林奖章(Raymond D. Mindlin Medal)、2021年意大利“林切伊”国家科学院颁发的吉利-阿戈斯蒂内利国际奖、2022年欧洲科学学会颁发的布莱兹·帕斯卡奖章,以及2022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瑞利讲座奖。2024年,他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荣誉会员。阿马比利曾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应用力学分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以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加拿大国家委员会主席。

朱继宏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朱继宏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简历:

朱继宏,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比利时列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科学博士、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航空学报、电子机械工程、航空制造技术等期刊编委、火星探测项目天问一号技术审查专家、空天某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某重大装备副总师。主要从事飞行器新概念整体结构技术、空天飞行器防热-承载一体化、智能结构与机器人技术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团队、三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以及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邓稼先青年科技奖、钱令希计算力学青年学者奖等。

09:00

09:00-09:30(GMT+8)

多尺度模拟中机器学习的合成数据生成

BREITKOPF Piotr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教授,原Roberval实验室副主任

BREITKOPF Piotr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教授,原Roberval实验室副主任


简历:

Piotr BREITKOPF博士在计算力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专注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降阶建模和高性能计算。他毕业于华沙理工大学,并在波兰科学院基础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UTC)获得了教授资格认证。 BREITKOPF博士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创新的仿真技术,以提高工业仿真的效率,尤其是在航空和汽车领域。他已指导超过20名博士生,撰写或合著了七本书,并在同行评审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在过去十年中,他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下属的罗贝瓦实验室副主任,领导着包括计算力学、材料科学、振动、声学和电气工程等领域的150名研究人员。自2010年以来,他与中国科学院的张卫红教授共同主持“设计与制造的虚拟原型”合作研究小组。 BREITKOPF博士是ISTE Editions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协调由Wiley和Elsevier出版的“工程中的数值方法”系列,并经常为计算工程和设计优化领域的顶级期刊进行审稿。2023年,他荣获陕西省的最高外籍专家荣誉——三秦友谊奖,以表彰他为国际合作做出的贡献。**

杨进军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集团特级技术专家

杨进军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集团特级技术专家


简历:

作为中航复材副总工程师,杨进军统筹公司复合材料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尤其在蜂窝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领域承担战略规划与技术攻坚任务。他主导的项目覆盖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关键装备的材料国产化需求,是推动我国航空复合材料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 他同时担任SAMPE 中国蜂窝材料及结构专委会首任主任,牵头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推动蜂窝材料在航空、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与编写《航空复合材料工艺手册》,系统总结蜂窝材料、预浸料等领域的工程化经验。

09:30

09:30-10:00(GMT+8)

面向航空航天结构的CUF先进计算模型研究:气动弹性、制造过程及复合材料层合板分析

PALAIA Giuseppe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副教授

PALAIA Giuseppe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副教授


简历:

Giuseppe Palaia 博士现任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DIMEAS)固定任期助理教授,其研究领域属于IIND-01/D 航空航天结构与设计(工业与信息工程领域)。 他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与硕士阶段的教学任务。硕士课程包括《航空航天器设计》和《空间环境、进入与运行》,本科课程包括《航空立法、人为因素与安全》等。 Palaia 博士的研究方向涵盖航空航天器总体设计、混合电动与液氢动力飞机性能分析、空间任务分析以及多学科设计优化。近年在月球加压探测车开发框架、基于卫星数据的阵风谱评估方法及可持续航空器概念设计等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 他已在 Aerospace、Applied Sciences、Advances in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Science 等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集中发表多项研究成果。

ERASMO Carrera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固体力学家意大利航空航天协会主席

ERASMO Carrera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固体力学家意大利航空航天协会主席


简历:

Erasmo Carrera 教授是国际固体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顶尖学者,现任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Torino)航空结构与气动弹性学教授,同时担任意大利航空航天协会(A.I.D.A.A.)主席、都灵科学院院士及法国航空航天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6 年获都灵理工大学航空学学位,1988 年获空间工程学位,1991 年获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1992 年起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0 年晋升为正教授,长期领导该校MUL2 研究组(多层结构与多场分析团队),研究方向聚焦复合材料力学、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及先进结构设计。 创立都灵理工大学航空航天结构创新实验室,培养博士研究生 60 余名,其中 12 人入选欧盟 “玛丽・居里学者” 计划。作为客座教授,他长期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校授课。

10:00

10:00-10:30(GMT+8)

茶歇
10:30

10:30-11:00(GMT+8)

具有优异屈曲强度的金属晶格轻质结构

王煜

大湾区大学工学院院长及讲席教授戴盟机器人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

王煜

大湾区大学工学院院长及讲席教授戴盟机器人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


简历:

王煜,戴盟机器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大湾区大学讲席教授、先进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历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兼系统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座教授、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海外青年学者,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MOUMNI Zied

法国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教授

MOUMNI Zied

法国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教授


简历:

Zied MOUMNI教授现任巴黎综合理工学院(ENSTA,隶属巴黎理工学院)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教授。他于 1995 年获法国综合理工学院非线性力学博士学位,2009 年获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工程科学领域 “指导研究资格”(HDR,habilitation à diriger les recherches)。 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其研究方向聚焦于具有多物理场与热机械耦合特性的创新材料及结构的行为、疲劳与断裂问题,具体涵盖理论建模与数值模拟两大维度,研究对象包括智能材料与结构,以及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工艺。 2012 年,他牵头组建研究团队,该团队目前在智能材料与结构、智能先进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获国际认可。 学术产出方面,他在材料科学与非线性力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超 120 篇,受邀作主题报告(Keynote)逾 50 场。 研究经费获交通、能源、国防领域多家企业资助,包括斯特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法国电力公司(EDF)、赛峰集团(SAFRAN)、雷诺集团(Renault)及法国国防采购局(DGA)。此外,他还担任欧盟委员会科学专家。 荣誉奖项 2015 年,获中国政府授予外国学者的最高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曾发文报道该奖项。 2012 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 “学术棕榈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2015 年,获 “法兰西共和国航空荣誉勋章”。 2025 年,获上海市学术杰出贡献奖。

11:00

11:00-11:30(GMT+8)

复合材料结构多尺度拓扑优化

阎军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院长

阎军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院长


简历:

阎军,教授/博导。教育部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大连市领军人才。现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院长、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结构的多尺度拓扑优化、基于人工智能的结构/材料创新设计、多功能结构拓扑优化基础理论与应用、以深水脐带缆和复合材料绞线为代表的智能海洋柔性装备创新设计、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海洋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海洋工程中海洋复合材料柔性缆绳和绞线的结构强度分析与实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400余次。授予发明专利47项,著作或合著6部,《Materials》 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Simul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编委 以及《科技导报》编委。

11:30

11:30-12:00(GMT+8)

多尺度协同降噪蜂窝夹层结构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杨进军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集团特级技术专家

杨进军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集团特级技术专家


简历:

作为中航复材副总工程师,杨进军统筹公司复合材料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尤其在蜂窝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领域承担战略规划与技术攻坚任务。他主导的项目覆盖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关键装备的材料国产化需求,是推动我国航空复合材料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 他同时担任SAMPE 中国蜂窝材料及结构专委会首任主任,牵头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推动蜂窝材料在航空、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与编写《航空复合材料工艺手册》,系统总结蜂窝材料、预浸料等领域的工程化经验。

12:00

12:00-13:30(GMT+8)

午餐
13:30

13:30-14:00(GMT+8)

智能材料与结构设计的多尺度、多物理场综合方法

MOUMNI Zied

法国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教授

MOUMNI Zied

法国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教授


简历:

Zied MOUMNI教授现任巴黎综合理工学院(ENSTA,隶属巴黎理工学院)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教授。他于 1995 年获法国综合理工学院非线性力学博士学位,2009 年获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工程科学领域 “指导研究资格”(HDR,habilitation à diriger les recherches)。 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其研究方向聚焦于具有多物理场与热机械耦合特性的创新材料及结构的行为、疲劳与断裂问题,具体涵盖理论建模与数值模拟两大维度,研究对象包括智能材料与结构,以及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工艺。 2012 年,他牵头组建研究团队,该团队目前在智能材料与结构、智能先进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获国际认可。 学术产出方面,他在材料科学与非线性力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超 120 篇,受邀作主题报告(Keynote)逾 50 场。 研究经费获交通、能源、国防领域多家企业资助,包括斯特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法国电力公司(EDF)、赛峰集团(SAFRAN)、雷诺集团(Renault)及法国国防采购局(DGA)。此外,他还担任欧盟委员会科学专家。 荣誉奖项 2015 年,获中国政府授予外国学者的最高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曾发文报道该奖项。 2012 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 “学术棕榈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2015 年,获 “法兰西共和国航空荣誉勋章”。 2025 年,获上海市学术杰出贡献奖。

14:00

14:00-14:30(GMT+8)

在绿色可持续航空框架中应用复合材料的战略途径

RUDD Chris

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RUDD Chris

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简历: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曾任詹姆斯库克大学副校长,新加坡校区负责人、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陆明彦教授负责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的战略领导,同时也是 JCUS 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并负责该大学的国际化交流活动。在加入詹姆斯库克大学之前,陆明彦教授于2015-2019年担任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教务长兼首席执行,负责规划中国第一所也是最成功的中外合作大学的成长和发展,并在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机构,以推动本地和国际间的合作发展。曾任吉林大学客座教授、获得吉林省政府颁发的长白山友谊奖。 2015年,他因对中英关系的贡献获得第48届集团俱乐部破冰奖,并代表诺丁汉孔子学院获得了由刘延东副总理授予的模范奖。2018年因对高等教育和中英关系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2021年,陆明彦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对他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复合材料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进步,促进中外国际合作的最高奖励。

14:30

14:30-15:00(GMT+8)

一种适用于三维非周期编织复合材料设计的广义背景矢量法

王振培

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高级研究员

王振培

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高级研究员


简历:

王振培博士现任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高性能计算研究所(IHPC)高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轻量化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力学及智能优化算法的交叉学科研究。其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2008 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2011 年获该校硕士学位,2015 年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15-2018 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 年加入 A*STAR 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现任高级研究员。 当前聚焦超临界 CO₂发泡蜂窝技术与纳米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发,目标在 2027 年前实现相关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短舱和低空经济飞行器中的规模化应用。其团队开发的轻量化声学超材料结构,已通过新加坡民航局(CAAS)的初步测试。

15:00

15:00-15:30(GMT+8)

多材料增材制造的高保真建模

闫文韬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闫文韬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简历:

闫文韬,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机械工程系副教授。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院(NIST)任客座研究员。2018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独立组建研究团队,在读博士/博后20余人,主要从事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多尺度多物理场模拟、数据驱动建模及实验研究,已培养了近30名博士后/博士生担任教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ta Materialia,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IJMTM), Additive Manufacturing等领域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引用8000余次。在2022年NIST AM Bench增材制造模拟挑战赛上获得9个奖项,获得MRL、JMST等多个期刊的最佳论文奖。现任Additive Manufacturing高级副主编、IJMTM等期刊的编委。

15:30

15:30-16:00(GMT+8)

茶歇
16:00

16:00-16:30(GMT+8)

基于参数化水平集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新进展

魏鹏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魏鹏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简历: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博士,博士后。美国伊里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09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工作,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华南理工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力学。长期从事结构拓扑优化、有限元方法、材料设计、3D打印及智能建造等相关方向科研工作。提出“刚度扩散方法(Stiffness Spreading Method)”获第六届中日韩结构与机械系统优化联合研讨会(CJK-OSM6)“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谷歌引用合计13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青年一项,面上两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多项。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中国力学学会会员,国际多学科优化协会(ISSMO)会员,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联络员。长期担任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cta Mechanica Sinica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BREITKOPF Piotr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教授,原Roberval实验室副主任

BREITKOPF Piotr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教授,原Roberval实验室副主任


简历:

Piotr BREITKOPF博士在计算力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专注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降阶建模和高性能计算。他毕业于华沙理工大学,并在波兰科学院基础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UTC)获得了教授资格认证。 BREITKOPF博士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创新的仿真技术,以提高工业仿真的效率,尤其是在航空和汽车领域。他已指导超过20名博士生,撰写或合著了七本书,并在同行评审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在过去十年中,他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下属的罗贝瓦实验室副主任,领导着包括计算力学、材料科学、振动、声学和电气工程等领域的150名研究人员。自2010年以来,他与中国科学院的张卫红教授共同主持“设计与制造的虚拟原型”合作研究小组。 BREITKOPF博士是ISTE Editions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协调由Wiley和Elsevier出版的“工程中的数值方法”系列,并经常为计算工程和设计优化领域的顶级期刊进行审稿。2023年,他荣获陕西省的最高外籍专家荣誉——三秦友谊奖,以表彰他为国际合作做出的贡献。**

16:30

16:30-17:00(GMT+8)

考虑结构退化性能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高欢欢

吉林大学副教授

高欢欢

吉林大学副教授


简历: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高欢欢副教授在轻量化结构设计与智能优化领域具有显著研究积累,聚焦于结构优化设计、机器学习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复合材料力学,尤其擅长将人工智能算法与传统力学分析相结合,解决航空航天与汽车领域的复杂结构问题。其研究成果在轻量化设计、智能材料优化等方向具有工程应用潜力。

17:00

17:00-17:30(GMT+8)

从设计到应用:机械超材料计算方法的综述

RAGHAVAN Balaji

法国雷恩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土木与机械工程实验室教授

RAGHAVAN Balaji

法国雷恩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土木与机械工程实验室教授


简历:

Balaji Raghavan(男,教授),200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州立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曾荣获法国计算结构力学协会(CSMA)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2013年至今,法国雷恩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土木与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主要从事多物理场的材料性能的多尺度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目前与波兰的NCBC大学和法国的UTC大学以及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都有相关的合作研究,已在该领域多个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并担任多个知名国际期刊审稿人、编委。

17:30

17:30-18:30(GMT+8)

论文宣读

李子豪

国防科技大学/

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的节能效应研究

李子豪

国防科技大学/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的节能效应研究

郑家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SiC颗粒铝基复合材料锻件表面腐蚀现象及机理分析

郑家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SiC颗粒铝基复合材料锻件表面腐蚀现象及机理分析

戴新航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洽聚类分析方法在复合材料强度预测中的高效应用——以碳/碳化硅为例

戴新航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历: 待更新
演讲题目: 自洽聚类分析方法在复合材料强度预测中的高效应用——以碳/碳化硅为例

牟新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相变蓄热单元的电动液压能源系统热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牟新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历:

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主要从事飞行器热端部件冷却技术、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强化技术等方向研究工作。承担本科生《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EI收录论文3篇,其中包括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Energy,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化工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等专业领域权威期刊,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Physics of Fluids,Carbon等期刊的审稿人。获得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王补宣-过增元”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2023年热物理多尺度模拟国际会议(MSTP-2023)最佳口头报告奖。

演讲题目: 基于相变蓄热单元的电动液压能源系统热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林安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林安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历: 待更新

CURTIS Olivia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CURTIS Olivia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简历: 待更新

朱继宏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朱继宏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简历:

朱继宏,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比利时列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科学博士、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航空学报、电子机械工程、航空制造技术等期刊编委、火星探测项目天问一号技术审查专家、空天某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某重大装备副总师。主要从事飞行器新概念整体结构技术、空天飞行器防热-承载一体化、智能结构与机器人技术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团队、三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以及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邓稼先青年科技奖、钱令希计算力学青年学者奖等。

23 10月
平行分论坛

分会场四:航空数智化会场

时间: 08:25-18:0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2层 会议室2

航空数字化与智能化论坛汇聚行业专家、研究人员及创新者,共同探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对航空业的变革性影响。本论坛将深入探讨数字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人工智能驱动的设计与基于模型的系统开发,这些技术正重塑飞机研发流程及运营效率。讨论还将重点关注数字孪生与高保真模拟技术在优化飞机性能及维护效率中的关键作用。此外,探讨下一代航空培训解决方案,从先进飞行模拟器到人工智能增强的学习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现个性化、数据驱动的飞行员教育。通过促进合作与知识交流,本论坛旨在加速航空生态系统中前沿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采用,为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航空旅行铺平道路。

08:25

08:25-08:30(GMT+8)

开幕致辞

朱秉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

朱秉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


简历:

朱秉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北航“卓越百人”计划人才,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国际交流引进计划”博士后并获优秀博士后荣誉和博后基金支持,曾获批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若干纵向和横向项目资助,发表SCI/Q1/TOP期刊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

08:30

08:30-09:00(GMT+8)

航空飞行器多学科数值模拟技术

钱战森

中国航空研究院教授

钱战森

中国航空研究院教授


简历:

钱战森教授2011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空气动力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航空研究院教授,曾任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研究方向为超声速气动设计、大尺寸风洞试验技术、音爆预测等。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主编著作3部。担任《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实验杂志》(ARE,中文期刊)执行主编,《气体物理学报》(PoG,中文期刊)副主编,《空气动力学学报》(AAS,中文期刊)和《空气动力学进展》(AIA,中文期刊)等多个期刊编委,兼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计算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计算流体力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23年亚太国际航空宇航技术研讨会全国组委会委员;2023年第二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大会主席。

09:00

09:00-09:30(GMT+8)

认知数字孪生: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案例

KYRITSIS Dimitris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奥斯陆大学名誉教授、高级顾问

KYRITSIS Dimitris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奥斯陆大学名誉教授、高级顾问


简历:

Dimitris Kyritsis教授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可持续制造领域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荣休教授,同时担任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学系高级顾问、瑞士智能工厂(瑞士比尔/比恩市)高级顾问。他的研究兴趣涵盖闭环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物联网(IIoT)、面向工程应用的语义技术与数据分析、工业本体论、知识图谱及面向工业应用的认知数字孪生技术。他曾担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IMS中心客座教授,以及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贝尔福-蒙贝利亚尔技术大学及巴黎高科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院(ENSAM Paris)的特邀教授。迪米特里斯积极参与欧盟在“未来互联工厂”“零缺陷制造”“循环制造”“双转型(绿色与数字化)”等领域的研究项目,已发表超过250篇学术成果。2019年至2021年,他担任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控制与智能系统博士项目主任;2013年至2019年,担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WG5.7“生产管理系统进展”工作组主席。他是国际工程资产管理学会创始成员,并共同发起成立了工业本体论铸造计划(Industrial Ontologies Foundry)。2019年至2022年,他担任世界经济论坛(WEF)先进制造与价值链全球未来理事会成员;自2022年起,担任开放获取期刊《制造技术前沿》(Frontiers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主编;自2023年起,加入世界经济论坛影响力圈层“工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09:30

09:30-10:00(GMT+8)

现代飞行仿真技术

WANG Yubin

荷兰Winton Technology BV总经理、技术总监

WANG Yubin

荷兰Winton Technology BV总经理、技术总监


简历: 待更新
10:00

10:00-10:30(GMT+8)

茶歇
10:30

10:30-11:00(GMT+8)

绿色能源航空中的电力传动系统及其国际属性

KLOMP Martinus Henricus Renier

I2M Interim & Innovations B.V.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KLOMP Martinus Henricus Renier

I2M Interim & Innovations B.V.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简历:

Martinus Henricus Klomp 是 I2M Interim & Innovations BV 的首席技术官兼董事会成员,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研发及产业化,包括高功率电动推进系统。本次访问将聚焦动力系统产业链、研发与测试基础设施及认证相关议题,同时探索联合实验室建设、联合资助研究及项目申请的合作机会。

朱秉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

朱秉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


简历:

朱秉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北航“卓越百人”计划人才,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国际交流引进计划”博士后并获优秀博士后荣誉和博后基金支持,曾获批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若干纵向和横向项目资助,发表SCI/Q1/TOP期刊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

11:00

11:00-11:30(GMT+8)

航空装备体系总体设计与仿真优化方法

李小波

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李小波

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简历:

中国仿真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人工社会专委会委员,从事体系架构设计与仿真优化、体系贡献率仿真评估、战略管理数字决策与仿真推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系统工程、建模仿真论文50余篇,获得亚洲仿真会议最佳论文奖、中国仿真大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11:30

11:30-12:00(GMT+8)

AI4MBSE技术及其在飞机制造系统设计中应用

郑晓晨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

郑晓晨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


简历:

郑晓晨,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特聘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智能制造、认知数字孪生、语义建模及本体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参与多个智能制造领域的EU H2020大型科研项目并领导多个子课题开发,主持多项系统工程和智能制造领域科研项目。担任中国复杂装备MBSE联盟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国家标准《系统与软件工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统一架构建模语言》制定;担任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CENELEC)专家委员,参与零缺陷制造技术规范(CWA-17918:2023)制定;担任工业本体组织(IOF)工作组组长,领导了产品服务系统领域本体(IOF-PSS Ontology)开发。

12:00

12:00-13:30(GMT+8)

午餐
13:30

13:30-14:00(GMT+8)

可压缩流动中速度场与密度场测量技术的进展

潘翀

北航航空学院院长

潘翀

北航航空学院院长


简历:

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青年编委。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次获评北航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现任航空学院院长,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流动与稳定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力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与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及流动控制密切相关的转捩/湍流等复杂流动问题研究,以认识物理机理、提出控制方法为目标,进行深入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航天领域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Physics of Fluids, Experiment in Fluids等流体力学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论文30余篇,被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Journal of Fluids Mechanics等刊物SCI他引18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10余项、完成成果转化2项。 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的知名教授保持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发表多篇合作研究论文。

14:00

14:00-14:30(GMT+8)

新一代飞机数智训练系统研发与应用

陈涛

一飞院外场与客服服务部副部长

陈涛

一飞院外场与客服服务部副部长


简历: 待更新
14:30

14:30-15:00(GMT+8)

面向未来航空飞行员的混合动力电动训练机

STUBER Rolf

Smartflyer首席执行官、设计总监

STUBER Rolf

Smartflyer首席执行官、设计总监


简历:

Rolf Stuber 于2016年创立了 Smartflyer AG,汇聚了一支由10位航空专家组成的团队,致力于研发创新型电动飞机 Smartflyer SF1。作为首席执行官兼设计主管,他带领项目团队,专注于可持续航空解决方案的开发。 Rolf 拥有超过40年的职业航空经验,曾任瑞士国际航空 Airbus A330 和 A340 机长,直至2022年。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86年瑞士空军,在服役期间驾驶 Alouette 3 和 Super Puma 直升机。多年间,他还曾担任飞行教官及公务机驾驶员。 Rolf 自17岁起取得飞行执照,至今已累计飞行时长超过23,000小时,涵盖多种机型,从滑翔机和直升机到长途客机。他丰富的专业经验现正推动下一代电动航空的发展。

15:00

15:00-15:30(GMT+8)

改善人因绩效的培训分析与设计

杨军

原中国商飞客户中心客户培训部副部长

杨军

原中国商飞客户中心客户培训部副部长


简历:

杨军,1987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航空无线电系,加入上海民航局飞行训练中心担任地面教员。他曾担任MD-82、A310、A320、MD-11等机型的地面教员。2004年任上海东方飞行训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2014年加入中国商飞,担任客户培训部副总监,负责主持和参与ARJ21-700和C919飞机型号飞行员资格规范的开发和测试(T5)。2020年任职中国商飞培训总师。2024年退休并担任浙江和鸣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航空器OEM,设计和制定高效的人员资格培训标准是用户运行安全的有力保证,为飞机用户的CBTA和EBT的课程设计提供解决方案推荐。

15:30

15:30-16:00(GMT+8)

茶歇
16:00

16:00-16:30(GMT+8)

AeroDelft液氢动力飞行研发历程研究

ZHAO Elisa Yixuan

Aerodelft气态氢推进工程师

ZHAO Elisa Yixuan

Aerodelft气态氢推进工程师


简历:

Elisa Zhao 是一名气态氢推进工程师,负责氢动力飞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全面管理从燃料供应系统到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各项工作。

KOCHUIJT Martijn Guust Antoin

AeroDelft首席飞行试验工程师

KOCHUIJT Martijn Guust Antoin

AeroDelft首席飞行试验工程师


简历:

Martijn Kochuijt 是首席飞行测试工程师,负责总体监督资格认证流程并创新测试方法,以验证氢动力飞机的新型系统。他与团队共同推动荷兰法规领域的技术极限,并制定“凤凰计划”(Project Phoenix)首飞的详细飞行方案。

郭育芳

欧洲可持续航空联盟主席

郭育芳

欧洲可持续航空联盟主席


简历:

郭玉芳先生是Jomac Group主席,有十余年整合欧洲航空航天资源、推动可持续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他主导了多项绿色转型与适航创新项目,促进了电动及混合动力航空领域的技术合作与标准制定。

16:30

16:30-17:00(GMT+8)

航空业绿色能源转型路径

VRANCKEN Joseph

VR2 Advice主任

VRANCKEN Joseph

VR2 Advice主任


简历:

Joseph Vrancken曾任职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从事能源系统、水资源管理以及道路交通控制的系统工程领域研究。目前,他积极投身于教育领域。

17:00

17:00-18:00(GMT+8)

论文宣读

王为

西北工业大学/

王为

西北工业大学/


简历: 待更新

董海明

中国民航大学/

董海明

中国民航大学/


简历: 待更新

张琦

复旦大学/

张琦

复旦大学/


简历: 待更新

林安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林安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历: 待更新

CURTIS Olivia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CURTIS Olivia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简历: 待更新

郭育芳

欧洲可持续航空联盟主席

郭育芳

欧洲可持续航空联盟主席


简历:

郭玉芳先生是Jomac Group主席,有十余年整合欧洲航空航天资源、推动可持续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他主导了多项绿色转型与适航创新项目,促进了电动及混合动力航空领域的技术合作与标准制定。

23 10月
平行分论坛

分会场五:先进空中交通(AAM)会场

时间: 08:40-18: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2层 会议室3

本论坛聚焦变革性的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及飞行汽车创新技术,致力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先进空中交通(AAM)体系。AAM解决方案有望通过提供无拥堵、点对点出行服务,实现低噪音、低排放的城市及区域交通革命,利用垂直起降能力支持城市低空运营。关键挑战包括:能量最优构型、动力系统设计以实现节能、增程,通过飞行系统动力学建模/控制/规划提升飞行品质和乘员舒适度,以及通过系统工程和适航技术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空域整合的监管框架同样至关重要。本分论坛汇聚行业专家与研究人员,促进技术突破与协作解决方案的交流、克服技术瓶颈,加速eVTOL与AAM商业化进程,推动可持续、可实现的未来空中交通,新式eVTOL飞行器将与传统航空业互补,重塑全球空中出行格局。

08:40

08:40-09:00(GMT+8)

开幕致辞

杨世春

北航交通学院党委书记

杨世春

北航交通学院党委书记


简历:

杨世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长期从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控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管控、飞行汽车安全控制技术、空地协同群体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车军

中航工业自控所副总工程师

车军

中航工业自控所副总工程师


简历: 待更新

闵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真书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

闵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真书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


简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真书院执行院长

09:00

09:00-09:30(GMT+8)

先进空中交通(AAM)与现有航空运输体系的融合

KWOK Philip

国际机场协会(ACI)亚太和中东高级经理

KWOK Philip

国际机场协会(ACI)亚太和中东高级经理


简历:

Philip 是 ACI(亚太及中东地区)经济部高级经理,在航空行业拥有12年的工作经验。Philip 的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分析客运流量趋势、机场财务绩效、商业开发、机场资本支出项目以及亚太和中东地区的私有化进程。此外,Philip 负责创新与先进空中交通(Advanced Air Mobility)相关项目组合,并提供区域性洞察,以补充 ACI 全球倡导战略和政策立场。加入 ACI 之前,Philip 曾在新加坡航空公司担任多个运营及客户服务岗位,并在香港国际机场担任飞机调度及站务控制官员。

闵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真书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

闵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真书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


简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真书院执行院长

09:30

09:30-10:00(GMT+8)

非洲的先进空中交通(AAM)及其发展

ANDJORIN Chamsou

波音国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府事务与市场开发总监、非洲航空安全联盟联合创始人、IAGA发起人

ANDJORIN Chamsou

波音国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府事务与市场开发总监、非洲航空安全联盟联合创始人、IAGA发起人


简历:

Chamsou Deen Andjorin现任CDA 航空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专注于非洲航空市场的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曾任波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总监,作为国际绿色航空协会(IAGA)的发起人之一,长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航空技术在非洲的应用,尤其关注氢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与电动航空的本土化发展。主导设计非洲航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主张通过区域合作整合资源,降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门槛。

10:00

10:00-10:30(GMT+8)

茶歇
10:30

10:30-11:00(GMT+8)

SAE AE-7D 委员会的国际充电标准

WATSON Richard

Electro Aero首席商务官

WATSON Richard

Electro Aero首席商务官


简历:

Richard Watson 是 Electro.Aero 的首席商务官,也是国际 SAE AE-7D 飞机能源存储和充电委员会主席。五年来,Richard 一直与 Electro.Aero 团队合作开展电力推进项目,最近专注于下一代电动飞机充电器和能源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除了为电动飞机设计师、FBO 和垂直起降机场开发商提供世界领先的多式联运充电解决方案的商业机会外,Richard 还担任 AE-7D 委员会主席,支持一系列标准举措,包括航空特定的国际充电标准、热管理地面设备系统、电池健康状况测量和热失控缓解。最近,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授予了一项拨款,用于支持多式联运垂直起降机场充电系统的开发和演示,这将成为亚太地区的关键技术演示,并加速 Electro.Aero 将一系列基础设施产品推向市场。 理查德非常高兴能够从西澳大利亚珀斯的 Whadjuk Noongar 乡村来到这里分享他的团队的愿景,即一个我们都能享受的安全、可靠、标准化、最终令人愉悦的电动航空未来。

KONSTANTINOPOULOS Konstantinos

Simac Aerospace Technologies BV电动航空认证项目经理

KONSTANTINOPOULOS Konstantinos

Simac Aerospace Technologies BV电动航空认证项目经理


简历:

Konstantinos Konstantinopoulos 是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学生。他曾在 AeroDelft 领导飞行测试工作,旨在为氢动力飞机获得实验飞行许可。目前,他正在与 Jomec 和 Hangar One 合作,探索为电动飞机改装及其他可持续航空技术获取设计机构批准的可能性。

11:00

11:00-11:30(GMT+8)

全倾转eVTOL技术研究与实践

苏罗辉

中航工业自控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

苏罗辉

中航工业自控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


简历: 待更新
11:30

11:30-12:00(GMT+8)

分布式涵道风扇eVTOL总体设计

田云

云途飞行器杭州云途飞行器技术有限公司CEO

田云

云途飞行器杭州云途飞行器技术有限公司CEO


简历: 待更新
12:00

12:00-13:30(GMT+8)

午餐
13:30

13:30-14:00(GMT+8)

无人交通管理(UTM)和城市空中交通(UAM)到低空经济的学习之路—机遇与挑战

罗锦发

中国民航大学空域融合安全运行研究院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

罗锦发

中国民航大学空域融合安全运行研究院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


简历:

罗锦发,民用航空无人系统领域的杰出研究员与战略专家,现为中国民航大学特聘教授、科技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曾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牵头推动该校无人航空器系统项目的建设与落地;作为核心发起者之一参与创办“无人系统与工程航空移动性国际会议”(AMUSE),并多次受邀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权威机构主办的全球航空领域重要活动中发表主旨演讲。此外,还担任全球无人机交通管理协会荣誉会员、新加坡航空工程师学会荣誉会土,聚焦衔接学术与实际运行框架,为无人机安全运行体系构建提供关键支撑。

SKUNDBERG Grethe

El-Fly公司执行主席

SKUNDBERG Grethe

El-Fly公司执行主席


简历:

Elfly集团正在引领可持续航空创新。拥有超过15年的投资者经验。我是一名企业家,在领汇资本担任普通合伙人四年,为应对气候和能源挑战的转型企业提供资金。这些角色磨练了我在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和促进有影响力的合作方面拥有专业知识。我对推进脱碳和数字化充满热情,与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支持,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大胆举措。通过Elfly和其他我的目标是重新定义行业,利用创新在能源和能源领域创造有意义的变化移动行业。

14:00

14:00-14:30(GMT+8)

新能源飞机适航取证:数字化维修数据与可靠性预测分析的作用

KONSTANTINOPOULOS Konstantinos

Simac Aerospace Technologies BV电动航空认证项目经理

KONSTANTINOPOULOS Konstantinos

Simac Aerospace Technologies BV电动航空认证项目经理


简历:

Konstantinos Konstantinopoulos 是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学生。他曾在 AeroDelft 领导飞行测试工作,旨在为氢动力飞机获得实验飞行许可。目前,他正在与 Jomec 和 Hangar One 合作,探索为电动飞机改装及其他可持续航空技术获取设计机构批准的可能性。

14:30

14:30-15:00(GMT+8)

面向 eVTOL 的航电系统创新与市场趋势

茆唯伟

昂际航电 (中航通用电气民用航电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市场经理

茆唯伟

昂际航电 (中航通用电气民用航电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市场经理


简历:

茆唯伟,现任昂际航电产品市场经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2011年毕业后加入昂际航电工作至今,2017-2019期间参与第三届全球民用航空人才培养(GCAT)项目,分别在中国商飞,GE美国以及昂际航电进行为期2年的轮岗学习。先后从事C919、C929型号的核心航电系统,包括机载维护系统OMS、综合模块化航电IMA、信息系统IS等的软件及系统研制,IMA平台驻留应用开发培训与技术支持,多款面向航司以及新兴航空器eVTOL的数智化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等工作,具有10多年丰富的航电产品研发及产品管理经验。

15:00

15:00-15:30(GMT+8)

自主飞行技术赋能 eVTOL 规模化应用

施维

上海狮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CEO

施维

上海狮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CEO


简历: 待更新
15:30

15:30-16:00(GMT+8)

茶歇
16:00

16:00-16:30(GMT+8)

航空涡电系统

孙炜

电擎科技市场总监

孙炜

电擎科技市场总监


简历: 待更新

闵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真书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

闵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真书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


简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真书院执行院长

16:30

16:30-17:00(GMT+8)

水上飞机与两栖飞机的复兴

SKUNDBERG Grethe

El-Fly公司执行主席

SKUNDBERG Grethe

El-Fly公司执行主席


简历:

Elfly集团正在引领可持续航空创新。拥有超过15年的投资者经验。我是一名企业家,在领汇资本担任普通合伙人四年,为应对气候和能源挑战的转型企业提供资金。这些角色磨练了我在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和促进有影响力的合作方面拥有专业知识。我对推进脱碳和数字化充满热情,与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支持,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大胆举措。通过Elfly和其他我的目标是重新定义行业,利用创新在能源和能源领域创造有意义的变化移动行业。

17:00

17:00-17:30(GMT+8)

国际民航组织先进空中交通AAM相关工作及进展

高远洋

国际航空航天协会协调理事会AAM(先进空中交通)专家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高远洋

国际航空航天协会协调理事会AAM(先进空中交通)专家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简历:

管理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路空协同立体交通分会副会长,中国航空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航空航天协会协调理事会AAM咨询组成员,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Haas商学院访问学者;参与了国家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及标准的研究与起草,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主持了全国50余个省市的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及园区/航空小镇/通用机场设计;组织和主持了多个国际国内通用航空论坛;多次接受国外航空主流媒体专访,并在国际国内行业高峰论坛做主题演讲。

17:30

17:30-18:30(GMT+8)

论文宣读

徐甬晖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徐甬晖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简历: 待更新

吕济松

中国民航大学/

吕济松

中国民航大学/


简历: 待更新

李嘉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嘉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历: 待更新

孙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历: 待更新

王明凯

北航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副教授

王明凯

北航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副教授


简历:

王明凯,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飞行动力学仿真与性能预示、优化,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机项目等十余项,成果应用于先进空天飞行器,累计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担任某飞行器型号制导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航空学会电动航空分会青年委员。

23 10月
平行分论坛

分会场六:绿色航空发展战略会场

时间: 08:40-15:30

地点: 西咸国际会议中心1层 报告厅

本论坛聚焦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合作、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绿色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航空评估体系与评价标准四大核心议题,重点探讨投资、碳税、碳市场、绿色航空产品平台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五大关键要素在推动航空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监管与催化作用。本论坛中,投资领域专家将剖析碳税激励政策与碳市场机制如何有效引导资本流向低碳技术创新;绿色航空产品平台将阐述其作为关键枢纽在环保解决方案标准化中的核心职能;认证与技术专家则将强调构建可信碳核算体系的基石在于完善的全生命周期排放追踪体系。税收与贸易政策释放的市场信号、定向投资引导、平台化协作以及严密的监管机制四大要素共同构成监管生态,协同发力,推动绿色航空产品应用,引领行业增长深度契合全球碳中和目标。

08:40

08:40-09:00(GMT+8)

开幕致辞

李维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健康促进、便利化与危机应对(HFCR)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委员会主席、IAGA发起人

李维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航天协会国际协调理事会(ICCAIA)健康促进、便利化与危机应对(HFCR)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委员会主席、IAGA发起人


简历:

李维萍(Weiping Li),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融学Watson Faculty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数据科学与行为科学研究院院长(2020-至今),曾任《金融与数据科学》(The Journal of Finance and Data Science, JFDS)杂志主编(2015-2020)、西南交通大学金融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院长(2014-2019)。 李维萍教授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92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MSRI)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数学系工作。他在低维拓扑、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解决了该领域许多长期未解决的猜想,建立的理论是研究相关领域的有效方法。李维萍教授同时也从事金融数学方面的研究,是动态资产定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和信用风险管理、利率模型和固定收入的抵押品定价、随机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兼任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金融学沃森研究员,主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等课题,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邹琳

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

邹琳

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


简历: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访问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协会委员,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飞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民航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民航“人-机-环”系统工程与健康大数据技术研发、行为科学研究,牵头主持国省级重要项目20余项;获授权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150余项;撰写的多份内参与研究报告获中央、省部级领导的批示与采纳。

09:00

09:00-09:30(GMT+8)

再生塑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瞻

周云飞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

周云飞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


简历:

周云飞,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CPRA)副秘书长。2011年进入协会工作,先后参与起草了《废塑料分类及代码》、《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规范》、《废塑料回收技术规范》多项国家标准及《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评价 通则》、《绿色再生塑料颗粒评价》、《再生塑料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废塑料交易规范》等多项团体标准。牵头编写、发布了《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年度报告)、《中国电器电子产品塑料循环利用发展报告》和《塑料餐盒回收再生调研报告》等多个行业报告。

09:30

09:30-10:00(GMT+8)

如何评价人工智能以及评价学理论对绿色航空的意义

詹剑锋

计算技术研究所分布式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测试委员会创始主席,TBench主编,评价科学与工程理论体系提出者中国科学院教授

詹剑锋

计算技术研究所分布式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测试委员会创始主席,TBench主编,评价科学与工程理论体系提出者中国科学院教授


简历:

詹剑锋,1976年出生于安徽太湖。 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软件技术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2年7月份开始在国家智能中心(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工作。2004年3月聘任为副研究员,2005年3月聘任为硕士生导师。2010年10月聘任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9月聘任为研究员。2013年7月1日担任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2018年创建International Open Benchmark Council,并担任委员会主席。 2022年2月23日,担任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实验室以输出对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有影响的理论、开源系统和工具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并发表高影响力论文。

10:00

10:00-10:30(GMT+8)

茶歇
10:30

10:30-11:00(GMT+8)

从“双碳”到“双翼”——SAF引领绿色航空

邹琳

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

邹琳

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


简历: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访问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协会委员,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飞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民航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民航“人-机-环”系统工程与健康大数据技术研发、行为科学研究,牵头主持国省级重要项目20余项;获授权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150余项;撰写的多份内参与研究报告获中央、省部级领导的批示与采纳。

鲁小蓉

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GE航空C919飞机发动机项目总监及昂际航电运营副总裁

鲁小蓉

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GE航空C919飞机发动机项目总监及昂际航电运营副总裁


简历:

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国际绿色航空协会创始成员。 美国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工程博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现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硕士和学士,GE六西格玛黑带 (DFSS 和DMAIC)。 鲁小蓉博士具有27余年全球工业界经验,在航空界包括GE工作17余年。 历任GE航空(GE Aviation)C919飞机发动机项目总监,及昂际航电(GE与中航工业合资企业)运营副总裁,伊顿电气集团(Eaton)亚太区项目管理副总裁,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 International)中国区战略发展副总裁,霍尼韦尔(Honeywell)全球可持续性建筑技术总经理。鲁小蓉博士在清华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 创办的上海虹恩道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企业管理及流程改善;创新技术商业化;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和执行等方面的咨询业务。应邀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席技术官学院等高校EMBA, MBA,EMEM, MEM授课及担任特聘实践教授和产业导师等。担任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外聘讲师(External Instructor)。

11:00

11:00-11:30(GMT+8)

国家级基金对绿色航空领域的投资策略

余焕

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

余焕

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


简历:

余焕先生具有近三十年的资本市场投行与投资专业经历,曾是我国证券市场首批保荐代表人、中国证监会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专家组成员;2013年作为早期创始团队成员加盟央行主导成立的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赛领资本,专注于全球视界的前沿科技投资;此前就职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NGDF),担任投资管理部首任总经理,兼任管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IC)委员,具有丰富的政府投资基金运营管理及绿色领域投资经验。

12:00

12:00-13:30(GMT+8)

午餐
13:30

13:30-14:00(GMT+8)

先进可持续航空燃料研究与创新实践

王华胜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氢基燃料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副部长

王华胜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氢基燃料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副部长


简历:

现任中电工程绿色氢基燃料创新中心副部长,作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以前瞻视野主导构建绿色氢基燃料全产业链生态,深度参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十五五”重大规划制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聚焦费托合成、电转液等先进SAF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布局推进了双鸭山绿色航油项目等标杆工程,牵头编制东北黑吉辽绿色氢基能源长输管网规划,系统构建绿色氢基燃料产业体系,助力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14:00

14:00-14:30(GMT+8)

君恒生物100万吨HEFA工艺工业装置分享

胡瑞

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胡瑞

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简历:

河南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首席专家、首席运营官,深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领域多年,兼具战略前瞻与运营实干能力。长期专注于原料供应链合规、绿色低碳转化技术及国际标准衔接,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与行业政策研究,推动企业在规模化生产、国际认证及绿色金融等方向实现突破,为我国绿色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14:30

14:30-15:00(GMT+8)

绿色航空新赛道:陕西碳中和实践的“蓝天答卷”

王韶

陕西省碳中和技术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韶

陕西省碳中和技术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简历: 待更新
15:00

15:00-15:30(GMT+8)

问答与讨论

邹琳

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

主持人

邹琳

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


简历: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地实验室副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访问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协会委员,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飞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民航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民航“人-机-环”系统工程与健康大数据技术研发、行为科学研究,牵头主持国省级重要项目20余项;获授权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150余项;撰写的多份内参与研究报告获中央、省部级领导的批示与采纳。

演讲题目: 主持人
24 10月
会后旅游

技术参观

时间: 08:30-18:00

地点: TBD

Upon Invitation Only